榮譽董事長行腳

珍藏古今 東西對話-談《登峰造極》與《百駿祥安》

2013年6月日本富士山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世界文化遺產。2014年12月法藍瓷將台灣元老著名畫家陳慧坤的兩幅名山作品《富士山(1972)》與《玉山第一峰(1973)》作為發想主題,創作了《登峰造極》雙連瓷瓶,成就了台、日畫藝與瓷藝對話的美事。2015年初法藍瓷帶著《登峰造極》前往日本贈與靜岡縣縣政府,一方面恭賀富士山榮登世界遺產名錄,另一方面促進了台日間友好關係。日本靜岡縣縣政府並將此作品在富士日展出,受到參觀民眾熱烈迴響,一時傳為佳話,而備受日本關注的焦點則是陳慧坤教授的兩幅名山作品。

陳慧坤(1907~2011),著名的台灣元老畫家之一,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四十餘年,作育英才無數。畢生從事創作,畫風多元,遊走於日本膠彩畫、傳統國畫、書法與西洋油畫之間,為一研究型畫家。七十多歲時才自認自成一格,藝術界認定他為《眾彩交響》代表台灣多元文化的台灣名畫家。他的作品以紮實的構圖、犀利的線條及層次豐富的色彩著稱,尤擅長於山和水詮釋。他的《富士山(1972)》畫中呈現迥異於一般先入為主具有靄靄雪冠、安祥靜穆富士山之形象,在犀利的畫筆下,好幾條醒目多彩尤其赭紅的線條由富士山頂傾瀉而下,蔓延到翠黃相織的山腰與山底,完全呈現火山爆發那一剎那岩漿四溢的動感與情景,整張畫作強烈的色彩咄咄逼人;一方面表現富士山為一座活火山的事實,另一方面則隱喻日本人對於富士山始終不渝的熱情。而雙連瓶另一面的《玉山第一峰(1973)》則以多彩的藍綠色調,強而有力的筆法,一筆一筆勾勒出玉山第一峰的壯麗與雄偉。畫作所傳達的是台灣山岳所擁有的那份宇宙自然的生命力,並象徵不屈不撓的台灣精神。此次《登峰造極》二次創作,以精緻工藝表達的畫家畫作的核心價值。

繼2015年初的《登峰造極》之作後,於歲末法藍瓷再度推出以郎世寧之名作《百駿圖》為創意發想,所問世的《百駿祥安》,成品剛出爐同樣一炮而紅,令人驚艷。

郎世寧是義大利米蘭人,27歲(1715年)踏入中國,他是一位傳教士,卻在中國住了五十一年,歷任康熙、雍正與乾隆的宮廷畫家。明末清初的西方宗教傳教士身兼科學與藝術的技藝,來到中國希望透過技藝的傳達獲得統治者的認同,期待可以激發中國皇帝對於西方文化的好奇與喜好,進而可以保護教會達成他們傳教的目的。郎世寧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一方面傳教,一方面留下許多重要作品,寫下傳奇的一頁,而其所繪之畫作大部分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,成為鎮院之寶。他融合東西方美學的作品,不僅講究西方的焦點透視、光彩明暗及立體畫法,同時也運用了他在中國學習的中國畫風,包括書法。他擅長人物畫、山水、花、鳥、走獸與駿馬,東西文化的融合,讓他的作品達到高峰,自成一格,構圖精緻、色澤艷麗,締造清宮輝煌盛世的象徵。《百駿圖》畫中的群馬,有別於戰爭時期戰馬的剽悍,細描了秋季牧放馬群的遊憩以及草原、樹林所散發出的浩瀚與清靜,是祥和的生活實景,傳達了清初盛世之美。

法藍瓷自2001年創立以來,以「瓷」載道,以「仁」為核心,融合東西美學之優雅時尚,傳遞「師法大自然,優游天地間」的哲學思想。2015年以立體雕塑及富麗釉下彩、3D列印先進的觀念及技術,生動詮釋了陳慧坤、郎世寧的作品,讓名畫名作不只是在美術館、博物館與人民相遇,而能以精緻的工藝品深入實際生活中,散發它的影響力。所以古畫可今生,今畫可再生,義大利、中國、台灣可跨國對話,台灣與日本也可對畫、對話。在這瞬息萬變、地球村已儼然形成的二十一世紀,對真善美的追求,仍是人類永恆不變的目標。